不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规则、利用规则,而是开始尝试着去定义和稳固规则的最底层概念,哪怕范围再小,持续时间再短,这也是一种质的飞跃。 她并未因初步的成功而自满,反而更加沉静下来,开始系统地测试和优化这新生的力量。 先是对“存在锚点”本身性能的极限测试。她在隐匿节点内部,选择了一处规则背景相对平稳的区域,再次凝聚心神。 这一次,她不再满足于仅仅锚定“自我”和“坐标”。她尝试着将更多、更复杂的概念纳入锚定范围。 她以自身为圆心,将“此空间”、“此时间片段”、“能量流动的潜在趋向”、“信息传递的基本路径”等数个相互关联的基础概念,同时作为锚定的目标。 意念如同最精密的织机,将这些概念的“定义丝线”从混沌的背景规则中剥离、梳理,再以她...